剧情介绍

  这部《罗杰和我》是Moore在89年拍的,那时候他老家密执安州的FLINT镇,因为通用汽车公司大幅裁员而全面衰败,他拍这个片子不是为了拯救他们镇,而是拿来质问大企业,用事实撕开他们的正人君子的假象。罗杰是Roger Smith,当时通用汽车的大头头。
  一部非常成功的记录片,非常流畅,不像别的片子,你可以随时按下“暂停”去接个电话或者把烧开水的灶关了。这种一气呵成的节奏,让人觉得片子一点儿也不烦闷,看得很有情绪。
  Moore一直在找罗杰,但是罗杰根本就不给他机会见着、其实也根本不在乎他,于是全片就一直在Moore的“追访罗杰”的情节下被贯穿起来。虽然他最后终于在某次活动里终于让罗杰曝了光,对方还是没有说出来啥,但是这已经足够了。
  另外两个连贯全片的人物,一个是负责EVICTION的政府代理人,另一个是普通的养家畜为生的下岗女工。EVICTION这份工作,以前在一部荷兰电影《CHARACTER》里面见过,像我们在红旗下长大的都难以想象的职业,就是把拖欠房租的家庭,从房子里“逐出”。听起来像两三百年前工业革命那年头的事儿吧?其实这活儿一直都存在着。那老兄一贯穿着风衣但是没法儿像发哥那么酷,是个有点儿臃肿的中年黑人,他不说什么狠话,只是事务性地安排下岗缴不出房租的人搬走。有的家人大吵大闹,他也是很低调地等人消气了再说一句,“你碰上了我算你的福气,起码还有个人和你讲理”。
  在家里养家畜的那位女士,看起来还是非常成熟自立有爱心的,下岗以后除了一点儿有限的福利补贴,她就靠着这个生意过活。她养的兔子,既可以当宠物也可以作食用,完全由客人自己决定。Moore刚开始去的时候她还有戒心,怕是来检查卫生的。后来几次就越来越乐意接受采访和拍摄。直到有一次,她表演了亲手杀死一只兔子,而且很利索地剥了皮,而一分钟之前,她还在把这只兔子抱在怀里嬉戏。
  记录片不一定是客观的,就像这一部。Moore对通用肯定有个人恩怨,他用不着掩饰这个。他要做的事儿是,战术性地压抑自己的愤怒,用专业精神制作一部人们愿意看的悲剧性现实影片。我觉得他挺成功的。

评论:

  • 类博实 7小时前 :

    连着听一个人讲述一个半小时也不会觉得无聊,反而很有趣

  • 漫烨伟 1小时前 :

    就影片而言,后面的设计感过于强烈。

  • 边平和 0小时前 :

    旁白娓娓道来理查德·林克莱特的美妙台词,像一部精彩的童年回忆录,我被深深迷住了

  • 欧阳逸雅 7小时前 :

    在俄乌战争如火如荼之际,卢甘斯克这个特殊地名,和这个地方发生过真实的故事,以另一种视角看待这场战争。地缘政治,困扰着人类进步和发展。国家内不同种族之间的仇恨,世代继承愈演愈烈。影评开头那幕,触目惊心。战争背后角力的是政治,伤痛和死亡的却是人民。愿世界和平,百姓安宁。

  • 星然 7小时前 :

    家庭片段很有1988的感觉~~欢笑打闹街区感都很美好。

  • 菅思怡 4小时前 :

    情节比较散,但胜在人物鲜明,配乐衬托的氛围也很到位,分几次看完的,但依旧记得每个有情节点的人。拍摄手法和很多镜头相比于电影感觉更像记录片,所以便显得格外真实残酷,看过一些主流战争片便高估了自己的耐受度,然而即使在其他电影里看过一些被炸烂的人体,也不如男主在救护车里冷淡的用抹布擦着人的血水和碎肉来得实在。“战争既不是浪漫主义,也不是建功立勋,战争是非常可怕的!战争的可怕之处不在于你会受伤或被杀!而在于你会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被杀死在你面前,而你却对此束手无策,这才是最可怕的!而去适应这些是不可能的!”一语成谶,战争让每个人的死亡都变得渺小且无意义,不管是不是政治宣传片,纳粹都该死。

  • 资芮欢 0小时前 :

    我怀疑卢卡这个角色是在映射某个真实存在的人物 一个被阿富汗退役老兵联盟除名的退伍军人 他在冲突爆发后加入了乌克兰右翼民团并且犯下了战争罪行 和片子里的角色多少有几分相似

  • 次景中 5小时前 :

    俄罗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乌克兰对乌东地区的暴行,男主对自己儿子说,战争最可怕的不是受伤和死亡,死亡只是碗大的疤,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而是看到亲人和同胞在你面前被杀时,你却无能为力....

  • 袁美华 1小时前 :

    能这样拍自己想拍的童年回忆录真的还挺满足的。 给那个时代做了一点自我刻画,还蛮不错的。挺轻松

  • 祁毅伟 8小时前 :

  • 茂思凡 0小时前 :

    小島出生的六十年代,在已經確定的歷史中,穿插一段空想,當時對未來還抱有憧憬的社會氛圍,登上月球探索宇宙時的人類共同體意識,現在只覺得懷念

  • 资怀蕾 7小时前 :

    对历史地理时事还算一知半解,但看这电影一半了,硬是还没看明白谁是哪边的(估计和翻译也有关系),不过画面各方面还是精良,

  • 栋辰 5小时前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那个晚上,我也没等到姚明举着国旗出场就睡着了。醒来后的我懊恼不已,觉得好像错过了什么很重大的事情。Richard Linklater一半讲琐碎童年,一半就在讲这件少年心事。年轻的孩童曾梦想着成为伟大的「参与者」,可殊不知我们甚至没能成为伟大的「见证者」。登月着陆的时刻我们在游乐园玩耍,留下足迹的时刻我们早困倦不已。但日后成年的我们再提及这段过往,这份「不在场」的念想其实又帮助我们实现了「在场」,某种形式上。

  • 望逸春 4小时前 :

    独立思考,不是什么都质疑。公开报道也有,只不过在美国北约世界鲜有报道。我认为一定要了解事件非的曲折,再做出你自己的判断。我看到一个一个视频,豆瓣上不敢发链接。但真的很残忍,对了前些时候联合国在就反对“美化新纳粹的协议”上,一百多个国家签字,有二个国家没有签字你猜到是谁来吗?…美国和乌克兰,可是为什么呢?去寻找一下答案,或是猜一下……

  • 梦昭 4小时前 :

    林克莱特最后那一组平行剪辑,将登月事件和自己当下的半梦半醒串联起来,恍惚间参与了登月事件。站在当下回望过去,每个人确都有这样的时光。

  • 祢乐双 2小时前 :

    抛开政治因素,导演的主观意识形态不谈,虽然剪接不是很好但拍的依然不错,起码拍的比咱们好

  • 祥凌 4小时前 :

    看到奶奶带孙子孙女去看音乐之声竟然泪目,有点奇怪

  • 鄂兴业 2小时前 :

    喜欢这样的动画,回忆童年也会有一些共鸣,因为“回忆”并不是完整的,是那些看似可有可无的瞬间拼凑起来的,对别人来说可能微小到早已忘记,但自己却始终记得。

  • 珠灵 9小时前 :

    人类的共性远远比想象中大,看着登月年代的美国少年那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心有戚戚焉……

  • 莲莲 2小时前 :

    A short tribute to his dazzling 60s.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