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万韩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记录片 1997

导演: 尤里斯·伊文思

剧情介绍

  简介: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伊文思的创作生涯最长,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一部寻找失落青春的诗意纪录《塞纳河》曾使他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
  中国的抗战不仅掀起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国外电影大师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末,多位国外记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尤里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
  外国人来华拍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艾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片。此后,美国人、意大利人、苏联人、瑞典人都曾经把镜头对准过中国,但多是风光片及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民俗的纪录,直到战争的悄然到来。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一台十六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了,这个“飞翔的荷兰人”飞到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我最崇拜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两个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际,把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片燃烧的土地,伊文思拍摄了广受赞誉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摄《共和军之死》的照片一举成名。 “纪录”拥有了出生入死的刚毅血性。从此,“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被奉为摄影师的职责。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前线,而中国战场则被称为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从西方前线远涉到东方前线,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图像仿佛西班牙影像的回音。
  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伊文思回忆说:“我不是一个作家,我通过画面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一定要表达死亡对我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拍几个尸体,而是拍摄整个一段,死亡牵连到的往往是许多人。我触到了中国,中国也触到了我,我拍了战争,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纪录这场战争的《四万万人民》成为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并且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这些影像成为后来中国抗战影片的重要素材。而卡帕生平最有力度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遭日军空袭后的劫难场面。
  正如卡帕那句永远的名言:“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1954年,卡帕在越南战场触雷身亡,如一个不参与杀戮的斗牛士般身着光彩耀目的斗牛士装束轰然倒下,而伊文思继续潜行在战火中。
  伊文思的冒险不是赌徒的博彩,也不是亡命徒般的轻生,而是为激情所贯注,为信仰所战斗的勇气。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在越南抗美的丛林中,在古巴剿匪的追击中,甚至在70岁高龄,依然在战火中拍摄。这个“飞翔的荷兰人”被祖国放逐,却四次来中国,他称中国是收养他的“第二故乡”,他爱这里的人民。
  红色电影的开端——延安电影团
  伊文思在临走之前,秘密地把一台埃摩摄影机交给了一位左翼影人吴印咸,这位吴印咸后来被称为共和国摄影艺术的拓荒者。1938年秋,吴印咸和袁牧之两人带着这台摄影机和从香港购得的全套电影器材到达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下成立了“延安电影团”。
  最初电影团只有6个人,有电影工作经验的仅有3个。1938年10月1日,电影团开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0年袁牧之将完成的影片底片带到苏联,没想到正好苏德战争爆发,没能在苏联印出拷贝送回国内放映。进入40年代后,电影团拍摄了多部新闻短片,在根据地露天放映。

评论:

  • 勇枫 7小时前 :

    #金帧9th#HOME4th 20220227

  • 声思语 1小时前 :

    艾伦•索金又开始卖弄他的台词,《社交网络》的成功给了他一个错觉,开始“炮制”自我感觉良好根本看出睿智而且又密集无比的台词,对观众进行“狂轰乱炸”,这里面他可能忽视的一点是《社交网络》的导演大卫•芬奇,这也再次证明一个好编剧并不一定是好导演。妮可•基德曼的脸被“处理”得过于光滑就像CG人物一般,而且她也没有演出露西尔•鲍尔的俏皮,她在凹造型,索金迷对白,二人倒是般配。

  • 岚月 8小时前 :

    感觉如果对人物本身没有太多了解的话,这部电影说实话看起来会比较费劲,不过演员都贡献了很棒的表演

  • 卫秀凤 6小时前 :

    way better than any Netflix fake-ass bullshit (btw i want a home too😭😭😭😭

  • 千如冬 2小时前 :

    有些许无聊,艾伦·索金变得仿佛只会拍室内戏…

  • 屠访文 7小时前 :

    当花哨的剪辑无法为文本服务,一味玩弄技巧却不是找到最适配于所讲述故事的基调时,艾伦·索金作为一名导演过分炫技的弊端终于暴露无遗。或许在《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中,因为历史背景及庭审戏份的原因可以把人唬住,让大多数观众未能察觉其故弄玄虚的面貌,那么在本片中不再有其他因素作辅助,他的缺陷则再难掩饰。叙事花哨会玩技巧不代表你就是出色的导演,过于累赘全部删掉甚至对剧情没有丝毫影响,那么意义何在呢?平铺直叙也常有伟大的作品诞世,适合才是最重要。|5.0

  • 依雪 5小时前 :

    Aaron Sorkin的风格不适合这个故事。但

  • 改涵菱 0小时前 :

    妮可演得很卖力,但影片糟糕的妆发和大量的闪回让她这个角色显得很莫名奇妙,尤其是妆发放大了她和露西的年龄差,显得很违和,二封很吃力;反倒是哈维尔·巴登,人物形象更立体更清晰,成熟男人的魅力从举止谈吐间显露,着实迷人。

  • 加晨 3小时前 :

    #女性主义

  • 俊婷 7小时前 :

    用剧情拍摄的一周时间串联起两位公众人物的时代画像,婚姻危机,政治立场等剖面,看起来好像真的面面俱到,有争吵,有和解,有猜忌,有怀疑,也有女性主义的抒发片段。但真就流水账啊,艾伦·索金这两次的本子总给人一种争做三好学生的中等生,你看得到他真的有在努力诠释一个“圆形”,但却抹不掉那种努力中的刻意,你说他无聊,但他又表现的这么上进,而这种刻意就让人莫名没有好感。相信这样的“学生”,每个人的中学时代或多或少都曾遇到过类似的。

  • 务星晖 4小时前 :

    麦卡锡主义、移民、性别……也不能说是浓缩在了一个星期里面的工作狂们,毕竟各种闪回已经把时间无限拓宽了,年龄之于女性工作者从来都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前面都无甚亮点好提,当我以为这又是一套美国好丈夫拯救妻子于水火的时候,结尾一个反转才露出真面目,有谁能够想在那样感人至深激动人心的时刻理性仍旧没有抛弃她的头脑呢?你会发现今时与往昔并没有什么不同,谎言与偏见从无改变,就连娱乐八卦都能相映衬。然而这样一部试图强调女性主义的影片当中,女主演针妮的脸已经僵到没办法演戏了才堪称最大的讽刺,哈维尔巴登的能歌善舞贡献了最精彩的表演。

  • 庚宜然 6小时前 :

    sorkin一贯的咄咄逼人让人忽略了这部片的似水柔情。许多场戏把lucy作为一个女人遇到的难题写的淋漓尽致。很多台词是二三刷才能明白的妙。

  • 卢竹悦 7小时前 :

    7,美国版兰心大剧院?妮可基德曼看起来是真的老了。

  • 应恺歌 2小时前 :

    《关于一心转行导演的艾伦索金用三部电影把三十余年编剧生涯的reputation败了个精光这件事》

  • 台宵晨 6小时前 :

    能看下去但趣味性也真的不大。好莱坞可能真的run out of topics,不断回顾自身,也很难说陷入的是自恋还是自省。妮可的脸虽然越发的僵,但还是很努力的投入了角色,最后在舞台上的一刹那失神确实是本剧最佳。but still,要靠这个拿了影后未免勉强了。

  • 势依云 2小时前 :

    女性形象很饱满 但性格太偏执和强势 大概就真的会在生活中让人难以相处

  • 东门琴轩 7小时前 :

    首先索金的剧本依然是让人沉迷 大段对白丝毫不会感到无聊 其次作为VEEP+AD双粉 看到托尼海尔+阿莉娅基本就想无原则加两星先 但是剧本结构越复杂 索金导演上的短板就越明显 上一部芝加哥七君子好歹还是线性叙事看着没那么突兀 到了这部就非常明显地感觉到了无镜头语言表达 剪辑稀碎 转场生硬

  • 云斯伯 6小时前 :

    妮可演的不错。作为不熟悉露西的观众去看这本传记片还是能很精准地抓到在叙述人物生平的同时导演想要传达给观众的偏向和重点,女性的张力。

  • 乘安 5小时前 :

    其实我一向讨厌索金这种台词语句通顺得一塌糊涂的丝滑感,本片的结构也不过是在《史蒂夫乔布斯》的框架上加入了前因后果以及些许戏剧互文,这些方面都没给我太多惊喜。反倒是妮可的表演很有意思,她的每场表演,给到我的感觉比其他演员都多了一层表达,不知道这是导演现场调教得好,还是演员自己的领悟,她这条人物线算是打动到我了。不过缺点还是老样子,没有什么视听的呈现,让三位女性强行和解什么的……

  • 日骞 9小时前 :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这一次艾伦·索金确实翻车了。电影逃脱出索金一贯直白的政治表达,试图去刻画出一个鲜活的女性形象,最终的结果却是迷失在冗长对话中的无数个小幽默里(好吧,有时候这些小幽默确实很聪明)。说到底索金还是不会写人物。他相信人只是表达的工具,其作用无非是阐述自己的观点。而让人物真正活起来的方式绝不是长篇大论的喋喋不休,也不是杂耍般的叙事结构。这的确还是典型的索金式电影,只是彻底暴露出他所有的软肋。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