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吴雪绿 4小时前 :

    从崇拜四书五经到重视实用知识,这中间的转变绝非我们在历史课本上看到的一句话那样轻巧。一本鱼谱串联起的两段截然不同的人生展现都带给我耳目一新之感。士大夫们被流放后各自乐天安命,虽天各一方仍能共赏同一轮皓月,素辉播撒于海与江上。身为岛民贱民,破衣污脏地忍耐着生活似乎是不容被怀疑的本分,然而面对两班的白衣风姿,听到女儿对陆地生活不自觉的渴望,那从未敢奢望触及的荣耀生活当然会有“去看一看”的心情吧。心与愿、身与性相协时,世界才宽阔多彩,如同一只蔚蓝色的鸟飞向蔚蓝色的海。

  • 卫怡男 2小时前 :

    震撼激动琢琢磨磨之后,才明白,对于个体,这片子是如此"离经叛道",却也是何等的优秀。不左不右,不守不狂,被催毁的灵肉探寻最正确最高贵的生存主旨,"好的要留下,好的要学会,才是正道"是最难以达成的作为。这部生物学小册子属性科普,而背后是付出一切追寻真知和大道的悲情人生,真不是庶民和强权可以接受的,却是人类文明能够发展至今必然发生的。

  • 况嘉宝 2小时前 :

    再一次为薛景求倾倒,太棒了,这就是我心目中苏氏三兄弟流放的样子,真心希望我们可以拍出这样的史诗。一部非常扎实的作品,黑白影像极有质感,最喜欢的是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情节,捕鱼、拜师、流放时期的爱情,以及兄弟间的通信更是感人肺腑。探讨了很多文化和观念碰撞,虽然都没有太深入,不过阻挡不了我给五星。

  • 卫元泓 9小时前 :

    恭贺伟大祖国72岁生日快乐。

  • 彩弦 6小时前 :

    对于梦想着’没有两班贱民之分,不需要王,百姓做主人的’的丁若銓来说,比起教导公职者心态和责任感的<牧民新书> ,可以让百姓更加富裕的<玆山鱼谱>十倍百倍更重要,因此奉献上了自己的一生。

  • 常海瑶 5小时前 :

    从自然来,到自然去;从两班来,到民众去。朝鲜末期,民生凋敝,何去何从,师生对比,兄弟对比。西学东渐还是朱子理学?陷官场泥淖还是慈山污泥?可能唯自然才能作答。

  • 印夏兰 9小时前 :

    愧疚!抱憾!考公大军逐年增加,山中老虎纷纷遭打,运方来信家中一切安和,生活想象不到的富庶。我却无福消受独自苦闷,受世人嗤笑@自制拷贝带简体中字。

  • 振辞 3小时前 :

    思悼、南汉山城、茲山鱼谱这三部真的是韩国历史剧的神作

  • 劳盼秋 1小时前 :

    前半部分轻描淡写中慢慢透露出导演的观点,信息量不大但每段镜头都自然且适当,后期突然发力,有些刻意表现师徒二人的正反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有些过于仓促。整体来看,依然延续了近代韩国电影敢于反思敢于说破的风格,由中国传过去的性理学(即宋元时期的儒家思想体系)和西方天主教之间的思想碰撞,探讨新旧思想对人的影响,虽然故事的格局不大,但拍得很细腻很认真,只是整体配角的表演和节奏的设计都很一般,3星。

  • 旁驰月 8小时前 :

    班鳐走的路班鳐知道,黄雕鱼走的路黄雕鱼知道,为兹山的鱼作谱,探究鱼的道、而放弃在性理之学的框架中解释变化多端难以把握的人性,在黑暗中做一个闪闪发光的人是丁若镛选择的道。如果不能在生活中按照书本中学的道理生活,那只能按照自己的性子活下去,摘下官帽、回到海边的昌大也找到了自己的道。也许黑暗才能酝酿色彩和光亮,要不为何片尾那抹蓝色出现在小鸟身上时我们都雀跃了呢。

  • 彦锦 5小时前 :

    7/10 薛景求是在给对面那小伙子上演技课么

  • 卫立叶 8小时前 :

    如果这是认真调研、展现历史阶段的真相,以及抒发以物喻人之情怀,那果然成功落实了我对韩影、孔孟、士大夫生活的一切刻板负面印象。吵吵嚷嚷的朝鲜话、喜怒说来就来的表演型国民人格、啰嗦乏味的文化自信,终于逼着我一段段快进了,以及重要的个人原因——我不吃鱼!

  • 唐慕卉 5小时前 :

    近读《曾公嘉言钞》,“国藩入世已深,厌阅一种宽厚论说、模棱气象,养成不黑不白,不痛不痒之世界,误人家国已非一日,偶有所触,则轮囷肝胆又与掀振一番”。

  • 伍春华 0小时前 :

    节奏太慢,视听太扯,或许剧情是好的,但我没那个耐心看俩小时的电影就讲这个东西,建议做个播客/写本书,电影还是算了吧。

  • 侠帆 0小时前 :

    更像一次年轻人的理想主义幻灭旅。

  • 孝令秋 4小时前 :

    出世与入世,韩国苏东坡。真的好有魅力的一部剧

  • 卿嘉美 7小时前 :

    2021年第一部韩国片。一直都很反感现代片的故意黑白,但这部里被流放后发配到黑山小岛,岛上山水叠影的黑白摄影绝佳。但除了岛上的黑白风光,其他黑白就还是违和,尤其食物部分,会感觉有点遗憾。薛景求老师演的太好了,真的很贴合剧里丁若铨这个角色。从一开始流放罪人的黯淡,到岛上教书先生的豁达,他其实心中的观念一直都没变,为那些美好的事物而坚持。观影感受极佳,无数次想到我国历史上的那些被贬的诗人,啊国内怎么没有这种片子啊!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 仲小凝 7小时前 :

    是好看的,虽然细想是有些好莱坞式的“态度转变-互相影响-一起成长-误会-和解”套路,包括结尾用too late来拉满的戏剧感,not to reinforce any East-West binarisms 但确实这种叙事和intl art house色调放在如此“古色古香”的题材上 文本里(包括故事里)不可否认地有着E-W tension, however essentialist or self-consciously rehearsed it might be. 觉得很有趣的是也许读书这件事在电影里只是一个叙事工具,对我来说却是感同身受的本行,以至于老师解释“德”的不同定义那段有些太close to home了,还有这种从隧道另一头出来的人企图告诉弟子隧道尽头没有光返璞归真的理想主义

  • 无以松 7小时前 :

    写鱼谱的因是为了格物,最后的果是成就了一个大才。这个大才最后是经世济民还是回到兹山并不重要,现实故事中并没有这么个人也不重要,他是一个集体性的符号,该传承的那些都传承下来了。不然,怎么会有这部片子呢?

  • 时姝丽 2小时前 :

    职人电影,日本拍出了《入殓师》,《编舟记》,韩国拍出了这部《兹山鱼谱》,而历史悠久5000年的中国,却几乎未有一部能拿出手的作品。本片的珍贵,不只是演绎了丁若铨“流放著书”的传奇故事,更在于它从唯物主义辩证的解释了“科学”和“信仰”对于个人和国家的意义。这在当今,都如闪电般警醒后人“死读书”不如“格物致知”。片中,青鸟从海胆中诞生,隐喻丁若铨所想的“以民为本,人人平等”的新思想会在荆棘中破茧而出,涅槃冲天。也指昌大通过做官理解师父,知道仕不可救国,最终辞官回乡,放弃了物质的荣华,重拾精神富足获新生。结尾黑山岛变为彩色,提示电影里200年前的时空结束了,斯人已逝,但如今黑山岛仍在,那些牧心育人之术早已过时,但《兹山鱼谱》作为科学著作,到如今仍能发挥它的作用。中国电影何时才能诞生自己的《鱼谱》呢?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