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振梁 6小时前 :

    金敏喜拿着那束野花等等等等的从屏幕前走过来的时候,瞬间沉沦,这么美丽的画面必须得是彩色的。

  • 悉兰梦 2小时前 :

    2分:好吧,又一部写意的自传,准确来说是洪和金的双人日记,“小说家的电影”其实某种意义上也是洪常秀自己近些年来一贯的电影风格,但真的略显乏味,意识流的剧本加以平铺直叙的表达,还特意将消色的镜头运用在大量的篇幅中,原谅我接受无能,这部电影依旧没能让我明白绝世美女金选择他的原因,这应该是我看他的最后一部影片了……

  • 年晓燕 6小时前 :

    最近真喜欢看韩式小品,既尴尬又和谐。这是部为洪金两人“正名”的电影,洪说自己“很有才华”,说敏后“内心纯洁”,除了敏后全员工具人。洪尚秀对柏林电影节一直有野心,但想拿金熊还是得换个路子整点儿有营养的东西,不能光指着抽烟喝酒吃饭聊天。

  • 嘉凡 3小时前 :

    大概是看的第一部新冠影片

  • 兆明辉 3小时前 :

    望远镜处的搭话。对话当然干涩尴尬难以为继。点破生气过往。

  • 敬昊焱 2小时前 :

    *这部相对来说过于平淡了,尤其最后半小时,sarah带着tony逃出疗养院的那段,但中间sarah一个人值夜班要照顾kenny的那一段jodie comer演绎的真的很好,可以说那段是整部电影最大的亮点了。but anyway只要是这类作品,拍出来了都值得鼓励

  • 全山菡 4小时前 :

    新冠来临的冲击,以小见大,英国卫生医疗系统

  • 咎高驰 8小时前 :

    烂片。其实根据前面铺垫,逐渐对片中小说家从一点点讨厌到部分共情,但她可拍不出来最后这么恶心的片段!别把自己的低俗安在女小说家头上!透过这个导演拍摄的女演员们,可以感知到他的狭隘和猥琐。而,侯麦,永远是站在尊重女性和平等的视角上的。奇怪近几年追捧他的都是什么类型的人。

  • 双佳悦 1小时前 :

    时至今日再看,还是能回想起当时弥漫在整个世界的夹杂着彷徨无助和自我麻痹的末日气息。我想面对疾病束手无策的绝望感我是明白的,Judy值得一个奥斯卡。

  • 卫博文 1小时前 :

    可我依然乐观

  • 卫铮铮 0小时前 :

    抛却自结构的审视和玩弄之后,洪的电影已然成为关于纯粹发现和创造美的作品,在淡然和平静中由内而外析出并封存美的结晶,怎能不为之动容?

  • 勾阳飙 5小时前 :

    久违的洪尚秀!久违的喜欢!尤爱女演员看完成片走出影厅之后的每一帧!

  • 万俟玲珑 1小时前 :

    为了啾迪啃生肉,利物浦口音真是有点funny。Care home这个新冠的切入点不错,镜头灯光的运用很有压迫感。

  • 巢秀兰 7小时前 :

    在一颦一笑中溺死,少了清冷疏离,多了温柔真诚,美到失语,阳光也偏爱。女神在洪导的摄像机前越来越松弛自然了,让我们说谢谢洪导,无所谓世俗,请你们一直甜下去。

  • 初潍 9小时前 :

    看的第一部真正值得被记住的新冠病毒叙事片。整部电影都处在一种极其不稳定的震颤和摇晃的情感状态中,新冠病毒让养老院这个内部小环境迅速坍塌崩溃,人性在其中勉强艰难痛苦地支撑,体制加深了绝望中的绝望。频繁出现的失焦镜头直指了大量长期缺位的情感和品行,在荒郊的草坪上,歌声轻轻漫漫,痛苦的反弹尤为有力与浪漫

  • 宗政冷菱 3小时前 :

    第一次看洪尚秀的电影,终于理解大众极与极的喜好评价。只能说光看画面应该是正中下怀的,特别是最后的镜头,金敏喜那种纯真笑容,全然是爱的升华。但反观台词情节的方面,则值不得推敲,碎碎念的交流难免会看得有些乏力犯困。整体好像可以在两星半到四星的区间游离评分,而当下不偏不倚的三星有余,正符合内心的感受。

  • 振运 3小时前 :

    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如果没有金敏喜,洪的尴尬美学还会不会百看不厌

  • 初潍 2小时前 :

    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戏,是女主角孤身一人在疗养中心,没有紧急医疗帮助,也没有其他外援的情况下,如何与一名阿兹海默症患者,联手拯救一位新冠病人生命的故事。长镜头下的紧张逼仄,手持摄影的晃动不安,以及忽明忽暗的闪烁灯光,加上女主角的表演,让这场戏拍得张力十足。小变态朱迪·科默在这部电影里的表演挺不错的,演出了层次感。

  • 卫潼潼 8小时前 :

    完全就是在看导演个人生活,如果不是金敏喜,吸引力减一半。

  • 乐茹云 6小时前 :

    与上海当下高度重合的电影,更加表现出此时此景绝不只有在3月上海疫情时才会发生,任何地方都会成为电影中的场景,任何地方也都会成为3月的上海。人类在大环境下始终是渺小的个体,纵观历史大事件、灾难、战争,从无个人利益高于国家的可能。个人视角永远无法看到全局,每一个人都只是一个人,每一个人也都只能以自己的身份角色去思考问题,站得越高才能看见越多。庞大的需求量是导致援助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任何事以“不公平”来判定始终是没有语境没有因果的片面认知。危机之中能够扛下去熬过去的人只是多了一点运气,所以自救远比就地等待援助更重要。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