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锦欢 4小时前 :

    活着只是侥幸,死亡才是必然。

  • 桓良俊 7小时前 :

    跟随镜头的律动感受爱就好了。

  • 辞骏 2小时前 :

    一个房间做在一起讨论怎么处理一个种族,思路可以,但是拍的太无聊,这种一个场景全靠对话支撑的片子没有一点冲突亮点很难看下去。

  • 骞锦 7小时前 :

    与其说是30年代德国剪影,不如说是纪念这三个友人的故事。幸福与破碎。

  • 韩修永 5小时前 :

    前半个小时太吃力了,人又多,职位有多,名字复杂,语速飞快,表示跟不上,不适合我的电影。

  • 骏佳 0小时前 :

    我在德累斯顿电话旁有烟蒂陪睡

  • 邴慕晴 1小时前 :

    德国人精细严谨的特点被表现得很好

  • 赫连新梅 9小时前 :

    “生活是最有趣的一份工作”

  • 謇淑静 4小时前 :

    是不是看到了我们的未来。

  • 梓凡 9小时前 :

    前一小时过于吸引我,以至于忽略后半部分的冗长与平庸。

  • 月雅 6小时前 :

    直到最后,累了,走了,逃离这个陌生陆离的城市,回到童年的家乡。只是过往的人和事一直折磨着千疮百孔的心,连最明媚的阳光也驱散不开。

  • 桥鸿熙 5小时前 :

    以史为鉴。疯狂的年代一个人究竟该如何生活?如果是我又该怎么办?个人的命运总是难以与之抗衡。一个玩笑就可以杀死一个人的理想,我真的厌世了。这片子也可以理解成理想主义者的悲歌。感觉就算拉布德和法比安没因为玩笑自杀,溺亡,最后也可能受不了那个年代而自杀。

  • 萱枫 9小时前 :

    更让我想到了一个关于最近国际局势的冷笑话:

  • 莱晓星 5小时前 :

    我今年看过最忧郁的电影。没有什么不合时宜,毁灭是我们的命运。

  • 锦欢 6小时前 :

    外行人也看得出来这部影片很特别:运用报纸海报与录像带进行的场景拼接、哥特式的浓妆、裸体的疯女人、自动弹奏的钢琴、两位旁观者(话外音)…我是个老古董,本来以为这样有意为之打破观者观感,呈现碎片化的电影不会是我的审美取向,但是看完后发现这些奇特的元素都还停留在我的脑海中,如陌生化理论所说“延长了审美感受”,也许我该多尝试些新鲜事物。

  • 沙乐儿 1小时前 :

    这个完全就是各种片段的拼接啊救命,到底在讲啥……

  • 曾雅琴 7小时前 :

    喜欢那些战乱时代无意义的浪漫致死的行为 通过无意义的美展示战争的毫无意义

  • 祁红亮 6小时前 :

    前半部分很琐碎,经常切换镜头的处理方式让我有点不适,难以进入状态,后半部分渐入佳境,慢慢展现出德国1941那个慢慢抛弃理性和良知、走向疯狂和堕落的时代,学不会游泳的法比安于是就成为了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对今天生活在此地的我们也许颇有共鸣

  • 柳敏丽 2小时前 :

    坚持过前半小时的旁白叙事,故事本身极具思想与反思,导演镜头美学不错,暧昧性欠缺,主要归功于剧本或者说原著对后战争时期德国虚无主义,享乐主义的真实写照。人们的追求从精神层面转变为本能层面_饮食男女,大多数人都疯狂的躁动着,躁动的根本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对未来看不到希望,只能把眼前的过下去,日子过一天少一天。

  • 鸿泽 2小时前 :

    透露着纯真柔软的情欲和爱还是很打动人的,像初生的孩童不断沉入海里。剩下的,交给贫穷和时代的叹息。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