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柏林学派"德国新锐女导演玛丽亚·施佩特2007年的作品。
  今年 ,她的纪录片《巴赫曼先生和他的班组》荣获了2021年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奖银熊奖,获得了影迷的大面积关注,这部独树一帜的影片不仅是主竞赛单元唯一的一部纪录片,也是长度最长的一部,时长217分钟,是从200多小时的庞大素材中剪辑出来的。
  她的影片不乏对德国新移民的关注,而早在2007年的这部影片《麦当娜》中,其实就已经在关注这个话题,当然,《麦当娜》并不是纪录片,但同样很写实,描述了一个叫丽塔的德国女子,她从不承认自己的母亲。丽塔生育了六个孩子,并迫使母亲担任孙子孙女的母亲,糟了,怎么这么像前几天那个韩国的离奇故事?当然,这是文艺片,没那么多离奇情节。
  这部影片完全站在女性的视角来探讨德国社会话题。故事的开始,作为年轻的德国母亲,丽塔带着一个小婴儿独自去美国寻找生父,但生父早已有了自己的家人,并不想这个陌生人闯入,于是丽塔的美梦破碎。
  当故事转移到德国后,气氛变得更加阴沉,丽塔和母亲的矛盾冲突不断加大。丽塔的好几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父亲,她把这些孩子丢在母亲的家里,以便她可以和朋友出去。电影对人性心理的刻画太准了,似乎更想表明丽塔与她周围的世界脱节,而不是探究其背后的可能原因。这时,一位美国黑人士兵走入她的生活,并且容纳了丽塔和她的孩子们。
  在影片视觉呈现上,导演有意识地选择了单调和灰色,半纪录片式的方式,随着故事的进展,巧妙地为丽塔的新公寓装满了更多的家具和更多的装饰,更多的色彩体现。总体而言,这个女导演值得我们多加关注。
  柏林学派(德语:Berliner Schule)(法国《新观察家》杂志则用了“新新浪潮”(nouvelle nouvelle vague)这个词形容这些与众不同的德国青年导演作品)是指于19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期萌发的一个新的电影运动,被用来统称一系列在国外(尤其是法国)受到影评推崇的德国电影。柏林学派并没有明确的电影风格或规范,但是许多电影作品处理了人际与社会关系,并以含蓄的人物、情绪或场景的手法来记录当代德国社会的变迁。--乱耳飞舞字幕组

评论:

  • 宋博敏 7小时前 :

    极为考究的细节 从台词到表演 每个人的视角与真相的差距 男人可以输可以赢 女人没有胜利

  • 云怡 9小时前 :

    Only the power of men. 雷导拍了一个非常当代的故事。不同视角叙述三遍丝毫不闷,中间还穿插着阿弗莱克的喜感角色。故事高潮就像是雷导向观众再次大喊,Are you not entertained?!

  • 力亦凝 8小时前 :

    依然直男视角下的“女性都不容易”:她们是欲望的工具,她们是政治的博弈,她们是生育的机器……世界电影下的女性表达都翻出花来了,他们还搁这喊大口号呢

  • 婧昕 0小时前 :

    @MOViE MOViE Cityplaza 布景和服化道本片应该是本片最大的优点。把三个人对同一件事情的描述分别拍出来的拍摄手法看似有点想法,但是这种手法也许适合用来拍分集、总时长较长的电视剧,而不适合总时长相对较短的电影,观众会短时间内看到同一段镜头反反复复地出现,不利于观感。前面一个半小时的剧情和台词没有好好打磨,缺乏时代感…电影的主菜只集中在后面约45分钟左右的时长里面,台词和片段中信息量还是很大的。

  • 博谛 9小时前 :

    为中世纪的女人发生,这就是雷导的本意,所以它根本不需要像《罗生门》一样,把真真假假藏着众说纷纭的迷雾里。这个年代的观众或许已经不再需要深沉的史诗,但雷德利斯科特此番要多像那个与大海和马林鱼搏斗的老人,那股子劲儿谁没被感染到,我很难不带感情地去评价这部电影。雷老您就继续拍吧,还有别忘了导演剪辑版!我还等着呐!

  • 初雪 5小时前 :

    3.5。其实故事本身没有特别精彩,只是在叙事上搞了个小结构。女性确实挺惨的,决斗就是大戏了,前面一直让人有些跟不上趟……

  • 从芷琪 6小时前 :

    11.29 既是《天国王朝》的老雷,也是《末路狂花》的老雷,雷德利·斯科特这辈子创作母题与人文关怀的(女性、反战)集大成者。三个视角,三种证述,结构上是对《罗生门》叙事的解构与反动,用抽丝剥茧的程序剥开历史迷雾,看似重复,但是每一章节都有笔力千钧的妥协与颠覆,甚至第三章节的演绎方式完全是现代感照进现实力的。这种电影过时吗?我怎么觉得过于先锋了呢

  • 全成益 2小时前 :

    这么一个朴素的打拳的主题值得老雷整一个中世纪历史片吗?你拍一个现代题材还有反思空间,男女平等还是中世纪吗?总不能拍李自成起义失败把根归在没有掌握马哲?

  • 南门依萱 1小时前 :

    想討巧,用歐洲中世紀的故事、羅生門的方法來展現metoo的主題。但Ben & Matt Damon參與的劇本和Ridley Scott的拍法都弱化了Jodie Comer本人最重要的視角和人本,比如強暴場面不用拍兩次,完全可以用其它鏡頭代替;不用以好母親作為化解。到頭來和故事裡兩個充滿toxic masculinity的角色一樣自以為是地展現所謂正義。如果不是Jodie Comer,這部電影會更失色。

  • 卫建国 0小时前 :

    三段式,罗生门,三个视角,并不是简单的对比或者补充,同一场景拍出的三条总有细微的差别,对白故意搅乱实情,在一些疙瘩尚未解开的谜团之中,两个男人的决斗开始了,凶狠残暴心弦紧绷,胜利之后的男女主人公已经把真相写在了脸上。

  • 东方映颖 8小时前 :

    路途性的消失,动作仅仅是动作的概念和它的结果,也就是场面调度的消失,所以三段叙述理所当然地用上了同样的分镜。在这里,“中世纪”只是一种装修风格。某兔姓友邻嗦得好,“角色不识字,可是导演识字呀”,上一个镜头,发情种马在交配,下一个镜头,Jean扑在Marguerite身上做爱。行吧……拍得很好,下次别拍了。

  • 卫柏华 1小时前 :

    罗生门式的讲述,决斗将女人的无力、矛盾与绝望推向高潮

  • 加星 1小时前 :

    果然受害者女性的视角最窒息和无助绝望,两个男人的视角里自己都是那个正确的骄傲的主人。女主说得对,她丈夫决斗只是为了他自己,根本不顾他失败后女主就要被活活烧死他们的孩子变成孤儿的可能性。几百年过去了,不同版本一样性质的事情根本没停止过。

  • 明箫吟 5小时前 :

    第三章和前两章的对比还有第二章和第一章的对比让我知道了臆想是真的存在的千万不要自己给自己加戏 人家完全没有care你。强奸戏两场都很让人窒息 引起不适。jodie comer演技大赞 太有灵气了 情绪细节处理得太好 古装英气好看

  • 旭初 8小时前 :

    光影质感超级好,巴里林登成为一个极致之后,这两年拍的中世纪逐渐走向了另一种影像风格的极致。和The Green Knight 同样是非常美的中世纪电影。

  • 东方夏旋 2小时前 :

    真相其实并不重要,不论是谁的陈述之中,Marguerite都活泼,美丽,智慧,坚强,自爱,而且忠诚。她是完美的,而她也在意识到屈服于男性的悲惨下场之后,勇敢的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整个电影就像一场玛格丽特交响曲。

  • 彩凡 5小时前 :

    去他丫的正义,去他丫的上帝。本来以为看点是马特达蒙的暴躁,抑或亚当德赖弗的潇洒,又或本阿弗莱克的阴邪,没想到,这是“小变态”一个人的精彩!三种视角下,层出不穷的细节变换,嘴脸丑陋的群像,女性的物化,勾勒了足够腐朽荒谬的中世纪,全是心口爆裂而密集的鼓点。女性视角起,拍案叫绝,魔鬼无处不在,但不幸之源始终唯一。终局虽只寥寥数语,却教人心领神会。

  • 双佳悦 4小时前 :

    要能在大屏幕上看可太爽了,香农堡形制的石头房间里用炉火和蜡烛照亮侧脸,冰天雪地的巴黎圣母院修到一半,画里见过的发型博物馆看过的盔甲还有书上记载的决斗方式。视听的娱乐性已经点满,它还有个好故事,而且讲得高明。法国20世纪还有决斗(非法的)有人跟我说那浪漫。呵。Jean:我爱妻。Jacque:我情圣。女主:俩猪猡。

  • 中嘉 3小时前 :

    Matt Damon第一个part是有口音问题么?最后一个场景的意义是什么呢,有点含混。整体很棒

  • 位思懿 0小时前 :

    看得身心煎熬,太压抑了,强奸戏还硬生生看了两遍。最后一幕,从Marguerite的视角缓缓展开,可以看到她的痛苦和绝望,中间有一段她独自在庄园里工作是全片唯一的亮色,其余都是极度沉重阴暗的色调,在父亲眼里她是交易筹码,在丈夫眼里她是生育工具,在点头之交的男性眼里她是可以随意侵占的猎物。质询戏实在太窒息了,每个人都在质疑她说话的真实性,真相显得苍白无力。最后的决斗戏非常惊心动魄,视觉上来说这场打戏拍得非常好,心理上就在为Marguerite担心,两个男人的对决只是一种权利上的宣示,并无关乎她受害的真相,然而如果输了她却要遭受被焚烧的命运。最后她丈夫获得了胜利也赢得了万众的欢呼和拥戴,却没有人会再去关注真相是什么。Jodie Comer演得超级棒,给个提名吧!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