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齐浩言 9小时前 :

    (豆瓣真空期补标9月末-12月)廉价的设计感,做成黑白色调就是自信不足的表现。

  • 钊锟 6小时前 :

    一个本可以让很多人共情的私人故事,拍得如此散漫、乏味又自说自话,实在徒增焦虑。

  • 阙新之 0小时前 :

    导演写了一篇饱含深情的作文,我的故乡,这块小地方发生的宗教动乱只是陪衬,巴迪畅游在自己的世界,街坊邻居,爷爷奶奶,第一排的女生,不常回家的父亲,神经总是紧绷的母亲,黑白的回忆里,有电影为其着色,有漫画,有推理小说,有范莫里生。

  • 良运 4小时前 :

    -0.5 拼贴画电影,能夸的地方很明显能挑的地方也太多,大到结构都有问题小到配乐都不会用。不过好在温柔地讲故事总没错,提醒每一个浪子都要记得,家乡永远有关心你的人。家乡外是彩色,家乡里是黑白——nostalgia果然是令人心碎的美丽。拿罗马相较是某种不恰当,各有各私人,共鸣大有差。糖衣太过夸张,这不过是糖衣外面那层糯米纸

  • 督意蕴 1小时前 :

    这种水平真是浪费了这好演员和好风景。爱尔兰人民拥有骄傲和桀骜不驯的自豪感。是《我的左脚》那样的固执,是《最亮的星》里那样的浪漫,到这给拍成了一个屡教不改的孩子,是天生的小偷是罪犯。

  • 琪静 8小时前 :

    但其实这片子我还行啊,小男孩超有戏,也有几个漂亮的镜头和调度呢。

  • 益哲妍 1小时前 :

    在硬盘里放了几个月了,没顾上看,听到提名获奖才找出来看。

  • 羿紫薇 5小时前 :

    两岁多的然然的第一场电影 我觉得很好看 又正能量

  • 香欢 1小时前 :

    😅我当时还想为什么塞尔维亚电影要说英文,是他者视角吗?看完开头才想起来了人家那是贝尔格莱德……

  • 狂迎丝 0小时前 :

    题材内容确实让人想起《罗马》,但格局和诗意差太多,不是精巧的构图设计可以填补的

  • 练曼安 7小时前 :

    太好莱坞了,导演沉迷于自我陶醉中,觉得自己拍得特别美,其实处处矫揉造作,让人无法忍受。电影转黑白之后,我就想关掉它,塑造的这个小男孩,又是最让人讨厌的;虽说从小朋友的视角看大人世界会较单纯些,但导演却打造了一个人物关系处处不合理的成熟小孩角度,整条街都以这个小朋友为中心。甚至要故作高深,将电影黑白化,想要拍出《罗马》的感觉,但《罗马》并不只是单纯的黑白化呀,里面透露出来的情感那么真,跟这个比起来,更显得这部电影整体的浮于表面。

  • 瑞晖 4小时前 :

    #金帧9th#HOME4th 20220225

  • 毋代秋 7小时前 :

    从彩色自由奔放的繁华的现代切到1969年黑白的贝尔法斯特很妙,喊巴迪回家吃饭瞬间让我穿越到1988(捂脸),虽然战事混乱的年代有生存的烦恼但,爷爷奶奶的人生态度加上音乐的结合还是让人感到轻松愉快些,没有那么沉重,结尾奶奶的怼脸拍摄,很震撼,空镜很美!看的时候总是让我想起乔乔的异想世界

  • 牧白秋 4小时前 :

    这片子看起来好像哪都没有什么大毛病,但就莫名有一种特别偷工减料的感觉。

  • 汝长逸 2小时前 :

    要素非常齐全:黑白画面历史印记儿童私人回忆乡愁唱歌跳舞,然而问题在于出自Branagh就感觉非常刻意匠气,诚意不足。

  • 释恬美 7小时前 :

    开头两分钟像旅游宣传片。"The Irish were born leaving, otherwise, the rest of the world would have no pubs." Good Friday Agreement保了爱尔兰二十年的和平 -- 虽然直到2000年贝尔法斯特街头仍有军队护送儿童上下学,十几年前两次在那里看到的遗迹和壁画记忆犹新。脱欧等于撕毁这一切,爱尔兰岛的统一似乎不再是个梦。

  • 鑫雪 8小时前 :

    这几年冲奥电影的共性就是“nothing happened”。

  • 瑞霞飞 4小时前 :

    罗马在前,BP一定无望。不过一定能拿最佳原创歌曲!电影可以拍给自己,但也终究是要在大银幕上放给观众看的。如果仅仅是个人的回忆影像,就像一本私人相册。我有什么理由和兴趣要去翻看别人的家庭相册呢?在影像的普世意义上,与《罗马》毫无可比性。

  • 郝淑穆 5小时前 :

    小朋友很喜欢,大人也能看下去,适合全家观影。

  • 鸿振 6小时前 :

    人到底得要有多自恋才会把自己的童年苦乐和革命历史结合起来,最后拍出这么个100%反式脂肪的奶油糖水crowd pleaser……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