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紫禁城的芭蕾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记录片 2003

导演: 吴志勇

剧情介绍

节目以“紫禁城”为眼,以“变局”为切入点,用《王者》《基业》《远路》《惊变》《际遇》《异象》《交融》《盛世》《思危》《图存》《破晓》《新生》12个篇章,站在大历史的视角,选取中国近600年历史进程中若干“变局”事件,在历史的拐点中解读得失,从千年中华文化中汲取中国智慧,以深沉思辨的目光,透过紫禁城来认识世界,也让世界从紫禁城浓缩的600年中读懂中国。同时,节目创造性地为12集节目量身打造了12首音乐主题歌,邀请不同特质的歌手进行多元化演绎,将历史文化的绵长厚重寄于音符和旋律之间,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评论:

  • 逸侠 5小时前 :

    很久没看过这么安抚心灵的作品了,浪漫细腻又克制。

  • 钭承颜 6小时前 :

    我可不是独醒帝夸大其词,可以去欣赏一下评论里一些神志不清的醒目言论,这电影7.5到8分很合理,看见一堆打一星的我很不理解,点开其中几个主页看看打分习惯之后,虽然依旧不太理解,但我建议你们少刷短视频,或者说少用短视频的思路来看电影,你会错过很多美好的东西。

  • 磨书南 0小时前 :

    情感真挚,叙事平缓,中间插了一些档案化的胶卷镜头很是好评。在静静流淌的塞纳河畔,希望我们都能找到心灵的皈依。

  • 费烨煜 4小时前 :

    九分。好久不看文艺片了。诗人,政治家,音乐,爱情,性,塞纳河畔,烟,酒,深夜电台,八十年代生活的印象,在碎片化里整合生命。。。。

  • 芃谛 3小时前 :

    影片的最后 看到他们拍出的还是一个烂片 我觉得这是一个点睛之笔 他们还是他们 不可能因为有了一个高尚的目标 就真的能够弥补他们所有的缺陷 一切终究只是 理想主义 最后还都死掉了 有点黑色幽默的意味了

  • 释盼易 1小时前 :

    一个非常温柔的故事。雾缭的天台,影影绰绰的塞纳河,远处的铁塔,和伴着黑胶唱片和焦糖可可的拐角落地窗的房间。如果是我的话,也会梦想能在巴黎拥有这么一扇窗吧。导演把那些伤痛都柔和化了,留下的都是些轻盈的注脚,在这里他们温柔的对待着彼此和保护着自己。汹涌而克制的爱和压抑而温暖的告别。但大家都依然很坚定的走下去了。“我以前想象的生活其实不是这样的,但尽管如此,我也尽力的去热爱它了。”

  • 雪司辰 7小时前 :

    喜欢电影里这群真诚善良的人,总要为他们盈出热泪,善良真诚,是人与人之间产生联结的唯一可能。

  • 诸葛幼晴 5小时前 :

    算是很治愈,淡然。在我放弃了一定要在电影里提炼些什么的想法,我发现这种美的写意。

  • 速永长 0小时前 :

    巴黎现代公寓里小家的十年。档案视频穿插得很妙,没有那种这类视频出现在叙事片里时惯见的生硬感,也不曾强说些什么。轻盈,看完走路都有点飘飘然了。

  • 祖德海 8小时前 :

    四星半。极度舒缓,也极度舒适。这不就是来自八十年代巴黎的明信片吗,以及所有迷失灵魂的午夜电台故事簿吗。温声细语心事话人的夜旅人,左岸梦境右岸现实的接线员,聚散有时来去自由的外来者,所有心灵与身体线上线下交集的信号,都汇聚在了这座城市的上空。

  • 米秀妮 0小时前 :

    啊,为啥现在观众喜欢这类呢?倒也不是要装阳春白雪,来吐槽什么审美low拍得差,因为看物料就没期待过。纯粹是觉得作为唯一看点的剧本杀叙事,除了讲清楚了和有反转,这个故事连带着梗都挺无趣,什么调料都撒了一点,但还是掩盖不住食材的粗糙和厨艺的庸俗。

  • 马佳春桃 3小时前 :

    算是很治愈,淡然。在我放弃了一定要在电影里提炼些什么的想法,我发现这种美的写意。

  • 林枫 7小时前 :

    “有一种温暖的东西,是永存的,时间无法让它停止。”

  • 楠曦 8小时前 :

    一个非常温柔的故事。雾缭的天台,影影绰绰的塞纳河,远处的铁塔,和伴着黑胶唱片和焦糖可可的拐角落地窗的房间。如果是我的话,也会梦想能在巴黎拥有这么一扇窗吧。导演把那些伤痛都柔和化了,留下的都是些轻盈的注脚,在这里他们温柔的对待着彼此和保护着自己。汹涌而克制的爱和压抑而温暖的告别。但大家都依然很坚定的走下去了。“我以前想象的生活其实不是这样的,但尽管如此,我也尽力的去热爱它了。”

  • 衅诗柳 2小时前 :

    有一种温暖的东西,是永存的,时间无法使其停止。喜欢夜晚,喜欢夜晚散步,喜欢夜晚骑车,喜欢夜晚吹风,喜欢夜晚的自由与松弛,各种各样的情绪都会被夜晚抚慰。

  • 蕾怡 4小时前 :

    真的很喜欢这种温静的电影,没有浮夸的表演,一切如水流一般和顺。它让我感到了一种真诚,好像它只是一部家庭纪录片,就如少年时代一样。我莫名又想起老塔。我最喜欢的一部老塔,不是发出信仰诘问的《潜行者》,也不是诗意极致的《镜子》,而是老塔的那部毕业作品《压路机和小提琴》,我现在还记得在正午阳光明晃晃地照耀下,萨莎和瑟黎卡坐在压路机上愉快和闪烁的脸,就像他们在平凡日子里闪烁的友情一样,这种时光的记录本身就是带着诗意的。

  • 皓嘉 5小时前 :

    巴黎是夜的城市,是旅人栖居之所。记录和现实的镜头相交接,正是这座城市的本质,因为它既存在于被遗忘的过去,也为人们迷惘的当下加了注脚。那么在Joe Dassin的音乐中舞蹈,是否有一种déjà vu的感觉。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潜藏在深夜的电台里,凝固在眺望城市夜晚上空的一瞥,这却需要用一整个白天的时间去感受:一种只归属夜晚的浪漫。

  • 苌幻翠 1小时前 :

    太喜欢最后念的那一段听众的信了,最后的几分钟让我一下就喜欢这部了

  • 诗正 1小时前 :

    尤其是三分之二的戏份里角色的站位和走位都很话剧,神态和表演也很流于表面,肢体动作多而夸张,哪哪儿都很话剧,哪哪儿都不电影。没有影像质感。

  • 示鸿雪 0小时前 :

    1984-1988,对柏林墙那边的人而言或许仍是一个压抑的年代,但在巴黎,却如此美好。很喜欢四人起舞的那段,以及这首Et si tu n'existais pas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