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双面玛莎》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曾入围2011年圣丹斯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影片在圣丹斯公映后备受好评,被认为是2011年的《冬天的骨头》。
  年轻女孩玛莎(伊丽莎白·奥尔森 Elizabeth Olsen 饰)曾误入邪教,被教主帕里克(约翰·哈克斯 John Hawkes 饰)洗脑,并以宗教仪式的名义“被强奸”,好不容易才逃脱邪教控制得以脱身。随后她找到姐姐露西(莎拉·保罗森 Sarah Paulson 饰),和姐姐与姐夫泰德(休·丹西 Hugh Dancy 饰)开始了新的生活,并对过去失踪时发生的事闭口不提。在日复一日的看似正常与平静的生活里,玛莎努力忘记不堪回首的过去。但邪教组织的生活如噩梦般在玛莎脑海里挥之不去,她感到恐惧和不安,甚至开始分不清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幻觉……

评论:

  • 秘静晨 7小时前 :

    body is reality. body is politics.

  • 潍震 6小时前 :

    很奇怪的体验,视觉收获极大大过了内在情感收获,所以我坚持认为这不是电影,这是你去逛艺术馆,里面名叫“大卫柯南伯格”的艺术主题分展,包含生物朋克,基因改造,器官裸露,人体解剖,行为艺术,前卫性爱等主题,请按指引依次浏览,门票不退不换,姑且认为苍白单薄的艺术本身就可以叙事,那逛次展能逛出来多少收获也就取决于观众了。

  • 鸿允 3小时前 :

    文本陈旧,概念陈旧,美术缩水,知觉层面啥都没。实在太不行……电影手册的编辑也老了吧。可能唯一辩护的点:他可能就是在做一部怀念式的电影。

  • 雪恬静 5小时前 :

    身处“现在”与“未来”之间的过渡:ZF层考虑维系“现在”,维稳巩固之下不择手段清除异己;艺术层考虑在迷茫挣扎中展现,试图引发共鸣产生所谓的启发性“意义”;研发层考虑“未来”,并不惜用自己甚至骨肉的生命将大家走向“未来”。

  • 漫韵 0小时前 :

    极度缺乏睡眠时逼自己去大银幕第一次看这位,结果睡了40分钟打破了个人记录(电脑上重看统计了时间)。如此直白地强调metaphor和emotion却和Titane位于两个极端,采访里自述更像note而非影像与台词里的“Better with conceptual art”的自嘲足以表明态度,不如将对形式的反对上升到纯文字的“高度”。尽管配乐、希腊外景与室内戏打光、中景特写的切换和所有手术场景的运动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且对话和全景甚至拍得像花絮,在电脑上补完后依然觉得值得为概念加半星,有种转瞬即逝的内在诗意。认可度终于成功从dream is the new sex转向surgery!

  • 轩喆 1小时前 :

    堆砌概念和绝对柯南伯格的元素,通篇给人一种故弄玄虚的不适感,一种又高潮又没有高潮的感觉。

  • 汪芃芃 6小时前 :

    尽管现代医学十分发达,但人类身体的奥秘依然没有被完全揭示,那种好奇心和探索欲会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去不断发掘其真正的价值,并且最终为自己、为这个社会所用。大机器时代的便捷性使人变得越发冰冷,人类似乎不再需要通过这种人际交换去获得想要的一切,实现了一种虚无的自给自足;但那终究只是生活的障眼法,越是看似不重要的事物往往可能愈发宝贵,说到底是我们的选择造就了我们的未来,个体在集体中永远应该有一定的独立性,这样的人生才更加精彩。

  • 葛振国 8小时前 :

    警察真的是个格格不入的角色,从亲吻的一刻超现实的状态就泄气了,身体改造探索无外乎浅薄的当代艺术对哲学理念的极端化解读罢了

  • 类博实 0小时前 :

    惊了,乍看是个环保片!仔细想想,应该是在讨论个人身体的控制权,以及对于“人”的定义权。viggo叔这个角色,这个造型,换个人来演估计都会很装,他就刚刚好。

  • 龙畅 0小时前 :

    其实我更希望有更多纯粹的恐怖片、惊悚片、科幻片……而不是让这些杂糅在一起,什么也不是,观众看了也不爽。两根鸡肋换不来一根鸡腿。

  • 覃红豆 4小时前 :

    以身体作媒介,柯南伯格将其特有的唯物性的认识论架构进一步延展,通过手术、睡眠、死亡、义体、病症、肿瘤等生理性的现象或隐喻或象征或揭示着此种表象自身。在言辞或缜密或狂想的系统结构中,耦合着语言与感官的对立统一,架构出了一部论文体的影像诗。

  • 舒蕴和 7小时前 :

    没想到会看到一部充斥着概念性诠释和发挥空间极大的文本的片子。而这种文本,也只有这样的卡司才能完美演绎。

  • 环醉冬 6小时前 :

    叙事和拍摄手法都很熟练。从概念设计到那些奇怪的高端辅助装置,像一场荒诞的讽刺剧,把“艺术来源于不断生造意义和寻求疼痛感”这种理念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你看。

  • 林茹 7小时前 :

    作为寓言故事,柯南伯格或许是想借助身体器官的噩梦演变,表达对未来生存环境的悲观思考;或许是想借助失去痛觉、以手术与切割代替的性爱,表达当代人爱欲在未来走向枯竭;或许是想借助蕾雅赛杜结尾含泪的控诉,表达政治观点。又或许,这也不是寓言,剥开身体的表象,一个个人物代表的是未来社会人的情感状态,一切文本层面的花样,再怎么解读也只是纹饰而已。视听不够极致、人物对白占比过大、意象编织过于晦涩难懂,都是老毛病了。但这次远比上次的《星图》有魅力多了,所以我选择原谅了柯南伯格。

  • 蔺若彤 9小时前 :

    实有无限的可能性。

  • 栗丽姿 7小时前 :

    刚最开始看预告的时候,我还以为这是一部类似《钛》,通过画面上的重口味刺激人的心灵的生猛电影呢,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还是有那味道,往后面看感觉自己还是太天真了。与钛相同的是,两部电影都有自己各自的重口味画面来表达各自的观点,但不同的是本片并没有用太多的重口味画面刺激观众内心,柯南伯格是通过用陈旧的叙述方式给本篇注释了关于对未来世界人类身体的变化、艺术的新形式、人类身体变化带来的影响等哲学话题而深入观众内心,不是所有人都会理解这些观念,也注定不易消化,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的,所以当然不是能轻易拿大奖的片子。恐怕当代用这种风格拍出这样概念的的导演也只有柯南伯格了,大家好好珍惜吧

  • 狂同光 1小时前 :

    有点空 概念也有点炒冷饭 但是还是很对味的身体恐惧!后人类依旧在玩重复的身体表演艺术 但Still shout out for Cronenberg!

  • 米寒烟 8小时前 :

    影像风格还蛮不错,但概念与精神内核远大于故事本身,或许更适合放在现代艺术展(?)。一头雾水观影完毕和朋友翻阅无数评价分析之后得出:柯南伯格,我确实不懂你。蕾雅赛杜本片最佳。

  • 邴慕晴 2小时前 :

    越来越不喜欢这种概念片,完全放弃了故事和叙事么?

  • 玉呈 1小时前 :

    【7.5】太久没看柯南伯格长片,都忘了他就爱搞这种猝不及防的结局。《大都会》的味很冲(以对话为主的闷片),混上肉体恐怖的奇观盛宴,能给恐影爱好者过把瘾。顺带重新定义了一把艺术、欲望、政治...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